青山湖区人民政府网站欢迎您的访问!
索引号: QSHQ-0199-7402-7763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青山湖区人民政府 生成日期: 2020-01-28
文件编号: 有效性: 有效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昌市非公有制经济五年发展规划(2019-2023年)的通知

浏览量: 字体: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南昌市非公有制经济五年发展规划(2019-2023年)》已经2020120日市政府第1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照此执行。

2020128

(此件主动公开)

南昌市非公有制经济五年发展规划

20192023年)

第一章概述

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始终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权益,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继续发展壮大。

第一节依据和目的

南昌市非公有制经济五年发展规划2019-2023(以下简称《规划》)依据《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江西省《关于大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意见》新时代江西省非公有制经济五年发展规划(2019-2023年)等相关政策文件进行编制。《规划》提出了2019-2023南昌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保障措施,是指导未来五年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第二节现状

长期以来,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我市民营经济取得较快发展,各项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有序推进

——经济总量不断扩大。2018年,全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039.9亿元位列全省第一。全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速为9.4位列全省第二。非公有制经济占全GDP的比重57.6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平稳增长。2018年,南昌市共登记在册私营企业138800户,新增私营企业21211户,同比增长18%;个体工商户226012户,新增个体工商户12621户,同比增长5.9%。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215.7万人,增速为4.9%占就业总人数64.9%

——税收总量显著增加。2018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税金总额561.5亿元;非公有制经济上缴占全市税收比重为70.3%。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2018年,全非公有制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5.8%。

第三节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既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总体看,发展机遇大于挑战,特别是随着供给和需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机遇主要有:

一是发展导向的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委、政府始终将民营经济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力量,全力支持发展壮大,为我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导向。

二是各项政策的机遇。近年来,国家制定了实施新一轮推进民营经济发展改革、《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和互联网+等政策;江西陆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大力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等一系列政策,为我市民营经济补齐短板、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政策保障。

三是深化改革的机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民营企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带来新机遇;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调整国有资本布局和经营方式,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空间和更多机会;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注入新的动能,提供了人力和智力支持;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消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有利于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拓展产业领域和市场空间,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四是产业发展的机遇。随着国家和我省政策支持的叠加效应不断显现,传统产业、新兴产业(4+4+X等潜力不断释放,拓展了民营经济的发展领域。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拓展了全市民营经济对外合作新空间。随着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得到推广,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新导向,带来了产业选择方面的新机遇。依托大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形成的创新平台,将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为民营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供新机遇。

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有:

一是际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全球利益格局深刻变化,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抬头,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二是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民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部分民营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市场需求不足与有效供给不足并存,供需矛盾突出,一般性投资意愿减弱,直接或间接影响我一些市场主体的发展。

第二章总体要求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从更高层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的重要要求和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个健康为核心,以省委二十四字工作方针为引领以提升营商环境竞争力、政府服务效力、市场竞争活力和企业综合实力为基础,以实施人才、金融创新、产业升级等工程为支撑,推进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开放带动、军民融合等突破,实现南昌民营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做大做强做优大南昌都市圈、描绘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节基本原则

——坚持高质高效。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我市民营经济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层次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引导民间资本向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提高产业集群发展水平。

——坚持就业优先。发挥民营经济吸纳就业的蓄水池作用,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统筹推进民生和企业发展,做好企业用工用人服务,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协助企业招工引才,落实社会保险缴费等政策,关心关爱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切实解决企业用工难用才难问题,确保企业经营和社会就业稳定。

——坚持创新驱动。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加快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全面激发民营经济创新创业活力。引导新型商业模式的创新,深化技术改造升级,加快重点产业领域创新成果产业化。加强创新创业载体和公共创新平台体系建设。推进实施创新计划,加快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建设。

——坚持双向开放。大力推进民营企业走出去重点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加快推进民营企业参与境外产业合作园建设。积极引进省外民营企业来我投资兴业。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完善民营企业维权服务等政策措施,促进营商环境升级,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加强对欧美发达国家的招商引资工作。

——坚持绿色发展。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节能、降耗和减排。引导民营企业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清洁生产水平,构建绿色生产长效机制,实现高效、清洁、低碳、循环发展。鼓励民营企业自主研发、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新标准等,提高质量、增加品种、降低消耗、提升效益。加快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新能源、高端服务业等产业。

——坚持协同发展。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建立配套协作机制,推动形成民营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协调发展的局面。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军民融合示范区创建工作和军民融合重点项目。推动军民深度融合,不断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不断延伸园区产业链,增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能力强力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第三章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第一节发展目标

2023年,力争使全民营经济在经济总量、科技创新、就业结构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民营企业的市场活力得到充分释放,成为推动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在五年规划期间:

——总量规模不断扩大。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年均保持8%以上的增长速度市场主体的数量和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非公有制经济税收占全税收比重不断提升,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民营企业集团和龙头企业数量显著增加

——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综合竞争实力强的产业集群。中小企业活力不断增强,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行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构建,形成一批资本技术雄厚、带动效应突出的科技型企业。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速推进,构筑具有省会特质的服务经济体系。

——人才队伍充满活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布局合理,能够适应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民营企业人才队伍,聚集50名国内外顶尖人才和国家级领军人才,250名地方级领军人才,500名重点产业紧缺急需人才和社会事业紧缺急需人才,新增5万名技能人才,建立南昌市博士科研创新中心30家。

——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力争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万人,零就业家庭安置率达到100%;开展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等各类培训24万人次。

——发展潜能全面释放全面拓宽社会投资领域和范围持续深化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推进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市场化战略重组,投资示范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参与PPP项目合作,推进军民融合产业深度发展。

——营商环境优质高效。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聚焦市场主体,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对标国家营商环境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努力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发展环境

第二节主要任务

(一)构筑优势多元的新型产业格局

1.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全力打造成极具竞争力的整车生产研发与零部件产业集聚区。努力构建以江铃集团为核心,布局小蓝经开区、新建经开区、南昌经开区、南昌高新区四个区域涵盖智能网联技术、集成示范服务、汽车人才培养、关键零部件、电子系统集成和氢燃料电池技术六大研发基地的一心四区六基地产业格局。

2.推动VR产业快速发展。编制《南昌市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规划》,确定我市虚拟现实产业的发展目标、路径和重点。加快四大中心”“四大平台项目优化升级,加快VR+5G展厅和VR小镇规划展示馆建设,加快推动我市建设VR创新应用先导区。力争我市VR创新中心获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初步形成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协同推进的产业发展格局。

3.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稳步推进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江中药谷核心区建设,加快后续项目建设步伐。发挥省会城市人才资源集中的优势,支持鼓励医药骨干企业、省内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建立协同创新平台,实现设备、人员、技术、数据的共享,完成一批以赣产中药为主体的中药新药和相关产品的研究和开发,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

4.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壮大区域性现代金融中心、交通物流中心、创新创意中心、综合消费中心和总部营运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提升五大优势产业能级。着力发展绿色、健康、时尚、智慧为特征的旅游休闲、文化、健康养老等三大幸福产业。加快培育电子商务、人力资源、信息服务以及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等若干(N)个希望产业。全方位构建“5+3+N”全市服务业产业体系。

5.做优一批优势集群产业。重点围绕“4+4+X”产业体系,聚焦中小企业以研发创新、智能制造、品牌提升等为重点突破的培优工程,做强做优光电产业、电子信息、硅衬底LED、软件服务外包、材料制造、中医药、机电制造等一批优势集群产业,培育一批综合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强的行业中小企业,有力引领带动我市优势集群产业的整体高质量发展。

6.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安义新型建材、进贤医疗器械产业转型升级,推广高新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向品牌、智能、集群方向发展升级。引导青山湖针织服装产业基地和南昌小蓝经开区、青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新建长工业园三大省级食品产业基地集聚发展。同时,支持发展飞地经济,完善产业配套,引进优质项目,不断提升产业集聚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

)提升市场主体创业创新能力

1.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创新等为突破口,引导民营企业加强研发攻关和应用推广。以企业为龙头,深化产学研合作,增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立健全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开展绿色制造试点示范创建大力扶持我市民营工业企业节能改造及技术升级,依法依规加快汰落后产能。积极引导、鼓励民营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加快清洁生产技术应用推广,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清洁生产及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2.建设民营经济创新创业平台载体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与机构参与的模式,大力发展低成本、开放式、便捷化、网络化、专业化的洪城众创,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全链条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对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及其它投资主体创办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经国家、省、市科技部门认定后,视在孵企业数和毕业企业数,以后补助方式给予一定的资助。着力打造和提升一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基地,五年力争建成5家以上高水平的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各县(区)、开发区(新区)围绕各自主导产业,创建一批高水平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以南昌市小微企业两创示范专项投资(母)基金为杠杆,推动设立天使型和引导型子基金,重点支持全市各园区内两创项目。进一步加强大学科技园建设。增强科技园孵化企业的能力和质量。提升现有南昌大学、江西师大、南昌工程学院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的水平。支持驻昌高校申报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3.完善民营经济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按照资源集约化、要素功能化、服务专业化、管理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建设集信息网络服务、一站式服务、两创培训演示等六大功能区域为一体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基地。利用互联网+”搭建南昌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载体,南昌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并对外开放使用,为全民创新创业提供专业、便捷、高效、务实的科技服务。按照企业主导、政府服务、政策集成、机制创新的总体要求,围绕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核心需求,拓展创业空间载体,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完善创业创新服务链条,高质高效推进两创示范工作。

4.推进民营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各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新型研发机构、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研发平台,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大力支持科技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支持企业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对企业作为第一承担单位获批立项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科技项目,分年度按国拨经费给予配套资金支持,支持民营企业牵头申报各级产业技术研究专题和牵头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鼓励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民营科技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对现有规模以上科技企业新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类技术改造项目,对购买设备给予补助;对现有规模以上科技企业进行机器换人等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给予补助。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落实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后补助政策,进一步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

加强民营企业人才工作

1.支持民营企业人才引进。积极对接国家、省级重大人才工程,加快实施顶尖领军人才领航计划、紧缺急需人才支持计划以及优秀青年人才储备计划,鼓励和支持我市民营企业引进一批取得先进科技成果、掌握核心关键技术、能带动产业发展顶尖人才和领军人才,储备一批产业发展紧缺急需人才吸纳一批优秀青年人才。建立赣籍人才信息库,充分发挥海内外人才工作站和人力资源机构引才作用,定期举办双招双引推介会”“高层次人才洽谈会”“洪城智汇招聘行等活动,有针对性地组织重点民营企业赴外开展招才引智活动。开展南昌万名赣才回昌、圆梦家乡引才活动,引导赣籍人才回昌创业就业。支持我市民营企业重点岗位使用猎头服务、引才服务外包等多种形式自主引才按全职引进人才年薪给予一定奖励。

2.提升民营企业家素质。深入实施“211”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程,通过与高校合作、采取现场教学与实地考察等培训形式,分期分批选送民营经济企业家及高级管理人员到知名高校进修培训。帮助知名企业建立接班人培养机制,不断优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全球化视野和卓越领导才能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充分发挥招才引智论坛等平台作用,进一步扩大企业家之间的交流互动和学习提升,增强企业家社会责任感和依法经营意识,不断做大做强。发挥企业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人大、政协、工商联和有关人民团体等渠道,注重在民营企业家中发展党员、评选劳模、推荐两代表一委员,引导民营经济人士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

3.加强民营企业技能人才培养。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引培工程,加快培养技能人才。采取政府补贴培训、企业自主培训、市场化培训等方式,支持企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着力培养高技能人才,重点加大高级技师等培训力度。高起点、高层次、高水平开展相关产业培训工作,与开发区、新区以及赛迪研究院、哈工大、同济大学及社会培训机构合作,面向产业规模大、企业聚集多的产业领域,开设电子信息、VR产业、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研修班,切实提升民营企业家及其高管的现代企业管理能力与水平。支持民营企业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领军人物在解决技术技能难题、组织重大技术技能革新、技术攻关项目以及带徒传技等方面的关键作用,重点开展高技能人才提升培训、高技能人才评价、职业技能竞赛、高技能人才课程研发、高技能人才成果交流等活动。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激励技工学校与民营企业建立全面深入的合作关系,构建紧密联系的职业技术教育集团(联盟),开展校企联合招生、校企合作培训和教师进企业、洪城工匠进校园等活动。

4.鼓励企业和人才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实施人才创新创业资助计划,鼓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自主创业经验,熟悉相关产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以及各类创新创业人才来昌开展创业活动、创新性研究,并在项目评估基础上给予一定项目资金支持,对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且在昌实施的予以政策配套支持。支持我市培养的民营经济创新创业人才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重点人才工程,对入选国家和省级重点人才工程的人才及其在昌用人企业给予一定资助。支持民营企业在昌设立研发机构,开展技术开发、服务及产业化,对研发机构初期建设、研发投入及创新人才引进,给予一定资金补贴。支持民营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共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协同创新研究院等产学研对接平台,重点支持企业研发中心、中试基地、公共服务平台等产学研协同创新载体建设和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

)提升发展层次拓展国内外市场

1.引导民营企业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引导企业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鼓励制造业企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推广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型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鼓励服务型企业线上线下互动发展、转型升级,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精品和服务。引导企业利用特色资源,发扬传统工艺和文化,采用独特工艺、技术、配方或原料,研制生产具有地方或企业特色的产品,不断增加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鼓励企业实施质量品牌战略引导民营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打造产品品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支持和鼓励企业开展中国驰名商标、江西名牌产品认定。

2.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和建立标杆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对入库的企业开展专题培训和政策宣传,提供精准服务,落实企业研发补助及其它相关优惠政策,通过发放洪城科创券,鼓励和帮助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加大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补助力度。建立标杆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对象挂点帮扶制度,着力协调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布局,每年认定具有行业示范、带动作用的标杆型高新技术企业,对认定的标杆型高新技术企业单独给予奖励。

3.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着力打造一批行业隐形冠军,培养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之路。鼓励、支持和引进创新型企业,打造一批细分行业和细分市场领域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形成专精特新企业梯队格局。五年力争培育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30户以上。大力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按照《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独角兽、瞪羚企业发展十二条措施的通知》文件精神,组织实施独角兽、瞪羚企业培育工程。对经省科技厅认定的独角兽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独角兽种子企业和瞪羚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的配套奖励。

4.完善产业配套对接鼓励民营企业与驻省央企、地方国企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多种方式,对接产业链条相关环节,加强配套协作。推动民营企业与驻省央企在技术研发、产业链延伸、原料供给、产业配套等方面密切合作,在改制分离辅业、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新技术溢出方面加强合资合作。推动各级政府、事业单位、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等各方面掌握的公共资源和经营权向民营经济开放。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对接。梳理和发布产业链信息,在绿色食品、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上组织企业对接系列活动。依托各类园区,发展相关产业网络体系,引导入驻企业开展上下游企业、同行业企业间合作,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原料采购、设备使用、生产制造、信息提供、市场营销、品牌打造等方面深入合作。

5.鼓励民营企业向外拓展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中介服务机构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为对外投资的内中小企业和有意投资我的境外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鼓励协会、商会与境外机构加强合作,建立合作机制,发挥贴近企业的优势,组织中小企业到境外开展合作交流活动。扶持和鼓励中小企业到境外收购技术和品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建立原材料基地、加工制造业基地、研发设计基地和营销渠道,支持建立境外产业园区。鼓励企业申请境外专利、产品国际认证、境外商标注册帮助企业加强市场营销。引导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增强市场营销意识,提高市场营销能力。围绕我具有供给优势的产业和地方特色的产品组织开展系统性推介、整体性营销,解决单一企业做不了或做起来成本太高的问题。鼓励民营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大型展会活动,支持民营企业在省外建设一定规模的展示交易中心、旗舰店、连锁店、仓储配送中心。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民营企业产品的市场影响力。

6.大力推动跨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实施科技大开放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创新联动发展。吸引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来昌设立研究机构,加强与长江中游地区著名高校和大型企业的科技合作,大力推进昌九一体化的专家库、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加强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专家库、科技成果信息库建设,努力推动跨区域科技资源共建共享。鼓励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新能源汽车、光电子等支柱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紧紧围绕我市战略新兴产业需求,选择重点领域,积极推进与发达国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推动与国(境)外开展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与国(境)外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产业技术转移园区,吸引创新要素跨境流动。鼓励跨国公司、国际一流高校和研究机构来昌设立研发机构。推动骨干企业建立海外研发机构,利用国外创新资源,开展技术研发活动。积极申报组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继续加强南昌国家国际医药创新园等科技合作基地建设。

(五)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1.营造高效的政务环境。建设以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政商关系,解决企业困难,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推行县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稳步推行全市有条件的县(区)开发区(新区)进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成立行政审批局,充分发挥体制优势,释放改革红利给民营经济。持续优化全市营商环境压缩开办企业、用水用电用气报装、不动产登记、税收办理等审批时间,最大限度的让民营企业办事的高频、多频事项可一次不跑只跑一次办理,力争一次不跑只跑一次可办事项比能达到70%以上,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2.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按照非禁即入”“非禁即准的原则,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推动竞争性经营行业和投资领域向民营企业、民间资本全面开放,打开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坚决制止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的不合理行为。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对外贸易、技术合作等方面,保障民间资本与国有资本享受同等待遇。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公共服务等领域推出一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支持引导民间资本平等参与。规范招投标机制。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积极落实《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规定》(国家发改委令第16号),坚持民营企业投标零门槛,竞争无歧视,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与大企业平起平坐,促进民营企业在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中良性发展。

3.营造公正的法治环境。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依法保护民营经济财产权。积极扶持培育行业协会、商会、产业联盟等产业中间组织,发挥在企业依法维权方面的作用。积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杜绝执法随意化,不得随意查封企业账册或关停企业。进一步清理和规范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收费项目,严格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违法行为,切实保障民营经济合法权益,营造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

4.营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完善市县领导挂点帮扶民营企业制度,推动形成民营企业与市县领导常态化互动机制。建立党政主要领导定期到民营企业走访制度,健全政企定期沟通座谈机制。建立涉企政策征求意见建议制度,新政策出台前要充分听取企业意见,出台后要给企业留足消化和申报准备时间,形成有效的政企沟通和反馈机制。市级督部门将民营企业服务工作纳入督察的重点内容,加强对民营企业服务工作的督察检查。

5.营造市场监管环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健全打、控、防、管市场综合监管体系,推进监管力量和执法职能整合,建立跨部门、跨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执法机制,实现对企业一次抽查、全面体检,建立健全适应现代市场体系的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制。同一行政执法机关对同一企业实施多项监督检查的,开展综合执法,下级行政执法机关不得重复检查。

6.提高市场双向开放水平。全面接轨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进一步简化企业通关申报手续,推动整体通关时间比2017年压缩一半以上。优化口岸业务流程,最大限度推进口岸作业各环节全程无纸化。推广应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国家标准版,实现企业足不出户完成各项申报手续。加快出口退(免)税办理速度,扩大出口退(免)税无纸化管理试点范围。积极引进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支持企业集聚抱团参加境内外知名专业展会。全面落实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并同等享受涉企项目政策和只跑一次改革便利。

第四章保障措施

第一节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协调。市民营经济管理和服务部门要切实强化规划落实,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制定方案,明确分工,细化工作,落实责任。要按照规划确定的奋斗目标、发展重点,提出实施方案,制定配套政策,分阶段、分步骤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加强检查评估。对规划中的重点任务、重大工程进行督促检查。实施规划中期评估制度,注意研究解决新问题,总结推广新经验。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启动民营企业对相应管理服务部门的评价或考评制度,充分调动各主管部门、执行部门的积极性,推动部门转变作风、改善服务、提高效能。

——加强统计监测。开展民营经济发展的数据统计与监测工作,规范民营经济数据统计口径,定期公开发布民营经济统计数据,出版南昌市民营经济发展蓝皮书。强化民营经济管理和服务部门数据和信息及时共享,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趋势的分析研判

第二节相关举措

1.强化党建引领指导。深化四项提升行动,加强小个专党建工作指导,提升民营经济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加强民营经济组织党务干部队伍建设,配强党组织书记,壮大党建指导员队伍。分级分类举办两新党务工作者重点培训班,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重要论述与省委有关政策等纳入培训内容。创新民营经济组织党建活动载体,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职工群众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在企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实行更加开放、更加积极、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2.强化社情舆论引导。发挥市属新闻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加强对民营经济政策、涉及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的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文件的宣传报道,宣传南昌特质的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宣传南昌市民营经济发展先进经验和办法。择优向中央、省级媒体推荐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相关的亮点特色、典型事例。大力弘扬尊重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文化,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纸、广播、互联网等平台大力宣传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表彰民营经济发展中涌现出对社会有特殊贡献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民营企业光荣、企业家创新创业光荣的舆论氛围,让民营企业家有地位、受尊重,有扶持、有效益,有温暖、心气顺,引导和动员全社会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3.强化大数据精准定位。高效快捷地搜集加工整理统计资料,为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提供信息和参考,进一步增强民营经济统计服务。执行省统计局制定的民营经济核算方法和有关规定,加强与各相关专业、部门的协调沟通,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及时性,为民营经济核算的基础数据质量提供保障,确保指标口径与省局要求一致。坚持民营经济数据下管一级制度,加强对县区一级的民营经济核算工作的指导力度,规范县区民营经济核算工作。制定县区民营经济核算方案,增强县区民营经济核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强化硬件设施配套。持续优化交通运输发展环境,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继续推进城市三环十横十纵干线路网建设。扎实推进交通运输放管服改革,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降低营业成本。毗邻县行政区域间道路旅客运输经营的所有许可事项下放至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升级改造江西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包车管理模块,支持班线客运剩余运力调整,切实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

5.强化激励提质增效。精准发力持续加快产业升级,不断优化产业链全景图,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VR产业快速发展、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聚焦重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支持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大健康、文旅产业,加强技术创新激发创业活力。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激发商贸消费潜力促进商贸消费升级、促进夜间经济发展、打造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出台《招商引资承诺兑现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对招商引资承诺兑现中的各类失信行为进行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招商引资行为避免出现乱许诺、许空诺、不兑诺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招商引资承诺得到及时兑现。完善商事商讯机制,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

6.强化非公维权服务。完善领导挂点联系企业机制,建立清亲政商关系平台,多途径、面对面听取民营企业家的意见建议,推动形成政企沟通常态化互动平台。加强与司法机关的沟通联系。加强与市公检法司联系沟通,完善工作联系机制,推进市非公有制企业维权服务中心进一步发挥作用,规范受理办理维权诉求工作流程,推动各县区(开发区、新区)建立健全本级企业维权中心,形成有效覆盖全市的工作网络体系。建立企业维权提交受理机制、限期办理机制、三级终结机制和跟踪督办机制,维护会员企业合法权益,建立商会人民调解组织,发展商会人民调解员,开展民商事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参与社会协同治理,引导会员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7.强化纳税服务。全面落实税费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确保民营经济纳税人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应享尽享。做好社会保险费和非税收入征管职责划转工作,确保企业社保缴费实际负担有实质性下降。全面优化纳税服务,实现无纸化退税申报地域全覆盖,扩大小规模纳税人自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范围。优化办税流程,整合全程网上办清单和新办纳税人套餐式服务,逐步推出一次办好清单。持续扩大涉税资料免填单业务范围,积极推行纳税人办税容缺制和纳税申报提醒纠错制,进一步破解企业注销难题。拓展网上办税功能,推行规范统一的优化版电子税务局,实行跨区域涉税事项报验管理信息电子化,推行电子发票和发票网上申领,线下配送等便利措施。引入多元化缴税方式技术支撑,进一步便利纳税人缴税。全面规范税务执法,坚持依法征税,坚决不收过头税。推行税务行政执法公示制度、税收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税收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清理简并各类税务检查,统筹规范进户管理和实地检查。对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坚持无风险不检查、无审批不进户、无违法不停票。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对纳税人反映的执法问题、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积极依法受理、及时办理。

8.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加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培训,支持企业做好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深入企业,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加大清洁生产宣传,促进企业管理者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逐步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转变。继续推进造纸、焦化、氮肥、有色金属、印染、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制革、农药、电镀等十大重点行业专项治理及项目清单的落实,实施清洁化改造。推进排查未完成清洁化改造的造纸、焦化、氮肥、印染、原料药制造、制革六大行业,对应纳入清洁化改造范围的坚决完成清洁化改造。加快推进有色金属、农副食品加工、农药、电镀等重点行业清洁化改造工作。

9.强化工匠精神培育。加快推进培育洪城工匠、洪城技师的制度和机制建设,建立特种技能、技艺的挖掘、保护和传承机制,完善优秀高技能人才培育、弘扬工匠精神的组织实施体系,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氛围。构建洪城工匠技能技术推广培训学习体系。开展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发挥洪城工匠、洪城技师等荣誉奖项政策的激励作用,并充分发挥已有奖励政策的作用。创新政府扶持和支持洪城工匠传承的工作机制,支持南昌毛笔、瓷板画等南昌传统民间工艺。开展先进操作工艺,推广绝招、绝技、绝活。引导社会各界创作更多反映技术工人时代风貌的优秀文艺作品,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

10.强化金融服务。保持信贷规模稳步增长。发挥银行信贷主渠道作用,修订完善驻昌金融机构服务地方发展考核激励政策,引导驻昌金融机构加大对我市一核两重产业的信贷支持。奋战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支持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融资,并给予一定奖励。继续深化与驻昌金融机构全方位合作,开展驻昌金融机构进园区、进商会、进协会、进企业四进活动。逐步建立市县区全覆盖的国有出资融资性担保体系。做好优质民营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政策咨询工作,协助有发债意向的优质民营企业发行债券。借助多元化金融平台,为民营企业提供更便捷的融资服务,支持企业规模化发展。

11.强化行政审批减负。执行市场准入规定,严格执行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按照全国一张清单的模式,严格执行非禁即入的准则,做到清单之内一视同仁,清单之外无市场准入审批。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推行六多合一工程改革、探索项目审批新模式、加强中介服务调控、持续简证放权行动、推进政务服务改革。推进全市互联网+监管工作,完成市直和各县区两个清单(监管事项目录清单和检查实施清单)的梳理,充分依托江西政务服务网赣服通拓展网上审批服务,确保在赣服通江西政务服务网上在线办理事项数不少于30个,开启不见面审批新模式。健全完善国家级开发区综合服务平台运行机制,省级开发区依托所在县区行政服务中心和服务平台,实现与政务服务系统、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共资源交易系统的互联互通,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一网通办率达到100%,更好服务民营经济发展。

12.强化营商环境提升。制定、出台、落实《南昌市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举措》《南昌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南昌市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对标行动方案》等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措施,持续优化全市营商环境。压缩涉企审批时间,努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着力提升政府服务效力,做好中国营商环境评价工作。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市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加强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力度,扩大市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数据覆盖面。推进政务诚信建设,开展重点领域严重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加强纳税信用管理,强化部门间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完善和推广银税互动税银通项目,在激励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的同时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关联稿件

分享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