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湖区人民政府网站欢迎您的访问!
索引号: QSHQ-0345-6861-8290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青山湖区人民政府 生成日期: 2011-01-25
文件编号: 有效性: 有效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南昌市青山湖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浏览量: 字体:

南昌市青山湖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及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2011119在区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

南昌市青山湖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陈丰城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书面报告我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以及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0年计划和“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

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硕果累累,令人难忘。一年来,区委、区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开拓进取,奋力争先,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完成了区人大三届四次会议确定的年度计划任务,达到了全市综合目标管理考核的评先要求,实现了“十一五”的各项预期目标。

2010年主要计划指标完成情况是:

地区生产总值300.06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完成预期目标的100.0%

财政总收入24.11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完成预期目标的111.0%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26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完成预期目标的104.4%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新口径新方法)128.52亿元,比上年增长16.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04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完成预期目标的102.6%

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10亿元,比上年增长32.3%完成预期目标的100.2%

实际利用外资2.9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8%完成预期目标的116.5%

实际利用内资59.53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完成预期目标的106.5%

出口总额突破6.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3.3%完成预期目标的171.7%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24982元,比上年净增2932元,增长13.2%完成预期目标的104.9%

农民人均纯收入8708元,比上年净增1023元,增长13.3%完成预期目标的104.0%

与此同时,全区各有关责任部门对社会发展指标、社会稳定指标、民生工程指标、政治建设指标以及重大重点项目的完成情况给予了高度重视,按照考核的满分要求开展工作,绝大部分指标都超额完成了市里下达的任务,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尤其是节能减排降耗等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为全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

2010年计划执行的主要特点:

一是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2010年,全区经济发展不畏基数大、任务重等诸多困难,高位增长态势没有改变。地区生产总值300.06亿元,同比增长14.5%;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创全省第一;财政总收入完成24.11亿元,同比增长25.4%,列全省第四;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26亿元,同比增长19.1%;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均达到全市考核评先要求,财政收入增幅大大高于经济总量的增长,充分反映全区经济运行质量良好。结构方面,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0.67623.4,一产偏低缘于城市化的推进,二产仍然占据主导,三产展示新潜力,纵观全省、全市,我区经济总量继续位居前列。

二是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坚持转化一产,提升二产,突出三产,实现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双轮驱动”是我区产业经济的根本取向。

我区农业份额小,但成效大。201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继续稳步推进,各项指标全部完成年度计划,惠农政策和阳光工程项目得到了全面落实。尤其是新农村建设突破历史瓶颈,首次获得“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区”殊荣。农村清洁工程获省、市领导的一致好评,“4+5”垃圾处理模式在我区全面推广。“森林城乡、花园南昌”打响生态品牌,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打造的京东大道等七大绿色长廊、昌东工业区经发广场、天香园、世界都市候鸟公园及周边环境堪称精品亮点。2010年,我们成功应对了50年一遇特大暴雨和上游来水的侵袭,并迅速组织实施灾后重建,夺取了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扬子洲圩堤除险加固、农村安全饮水、五干渠整治等重点水利工程项目的推进有条不紊。

工业尤其是规模以上工业是全区经济的主导。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新口径新方法)完成128.52亿元,同比增长16.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达到301家,当年新增6家。近年来,随着辖区内大批国企改革以及老城区村级工业园退二进三,我区工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昌东工业区和民营科技园成为举足轻重的项目载体,统一、三九、娃哈哈等老牌企业的做强做大、碧朗、江印、黑尔兹等新项目的开工,尤其是为民机械、长隆国泰、天然气管网、深圳兆驰以及洪大产业园等大企业、大项目的进驻和落户为我区继续壮大工业总量增添了信心和希望。

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崛起对我区区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9.04亿元,同比增长20.1%。数据分析表明,从总量来看,全区批发零售业与房地产业仍占大头,为第一梯队,住宿、餐饮、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金融保险等行业为第二梯队;从增速来看,房地产业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增长已逐渐回落,可用地块也越来越少,如何填补空缺已成为当务之急。我们欣喜地看到,恒茂梦·时代广场、永泰大厦、隆鑫大厦、顺外总部大楼、京东国际花园、金域名都商务中心等一大批商贸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万达城市综合体、文化广场商贸中心以及魅力青山湖新城等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做前期工作,还有正在谋划的青山湖大道周边、北京东路地铁站周边等等,全区第三产业呈现厚积薄发的良好态势。

三是改革开放激发新活力。改革是我区2010年工作的重头戏。继“三园合并”园区改革成功实施之后,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区属非工国企改革扎实推进,1082名职工得到妥善安置。与此同时,教育、医疗、人事制度等改革不断深入,干部群众热情高涨,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尤其是投融资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青山湖大道、广州路、朱桥路“融资代建”到位资金5.6亿元,借助地铁公司平台融资3.2亿元,运作文化广场商贸中心项目筹资7500万元,回购民营科技园建设用地筹资2.6亿元,昌东工业区土地运作融资近5亿元,大量债权得到迅速清欠,沉重的历史债务也在逐步消化,城投公司、资产经营公司在实践中不断壮大。

开放型经济是区域投资的重要源泉。2010年,全区新批外资项目29个,实际利用外资完成2.98亿美元,同比增长26.8%;新批内资项目70个,实际利用内资59.53亿元,同比增长15.0%;出口总额完成6.18亿美元,同比增长83.3%。三项指标在省市排名一直靠前。在招商引资“双百”活动中,区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多次率领小分队奔赴上海、北京、深圳、厦门、台湾、香港等地一线,上门请商、主动会商、以情动商,一年来,新增有价值招商引资线索73条,吸引荣泰、华润、三九、兆驰、圣罗兰、宁波长隆国泰等86批次490多位客商来区洽谈投资,厦门宝龙,宁波长隆国泰、当代节能商业开发、华润热电等47个项目签约落户,总投资达207.66亿元。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现场会在我区召开,充分体现了各级领导对我们的关心、支持和肯定。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0亿元,同比增长32.3%。与此同时,我们还筛选包装并申报了41个项目,通过反复沟通对接,共争取国家、省、市项目资金8356万元。

四是城市建管呈现新亮点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按照城东片区的功能定位,依据“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经营、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全方位推动我区城市化进程。2010年,全区基础设施等各类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征地拆迁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仅省、市、区重大重点项目就有省艺术中心(一期)、艾溪湖大桥主体、昌东大道(三期)、高新大道(二期)、青山湖大道、广州路、朱桥路、火车站东广场、轨道一号线、工人新村棚户区改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幸福家园以及恒茂梦·时代广场、锦海东方银座等项目。回顾一年来的城市建管工作,大家都深有体会,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和技能。较以往相比,我们的规划把关更严,全年共召开12次规委会和专家论证会,对85个项目的设计方案进行了评审,在土地弥足珍贵的情况下,尽可能增加楼层高度、提高投资强度,把最好的地块用于最好的项目,发挥最大的效益。面对最难的征地拆迁控违工作,责任落到人,工作做得细,有效地保证省、市、区各级重大重点项目的有序推进。项目报批和项目建设严格按规范程序落实到位,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始终把工程质量放在首位,实行最严格的责任追究。与此同时,我们重拳出击,坚决关停违法排污企业,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政府机关节能以及高效照明产品推广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五是社会事业开创新局面。深入开展科技入园入企工作,在全省率先成立县区级的科技创业服务机构“青山湖区科技企业创业服务中心”,大力推进以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建设。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55.2%R&D经费占GDP比例已达1.7%,区本级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为2.2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撤并了罗家二中、天力学校、货场小学、桃竹小学、桃南小学等学校;在全省率先实行免费职业教育;全力推进校安工程,投入2004.5万元,重建校舍 20796.8平方米 。继续推进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文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传媒大厦提前3个月完成主体工程封顶,青山路综合文化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年共完成32家农家书屋图书配送工作。坚持弘扬主旋律,青山湖之声·魅力934品牌价值大幅提升。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着力点,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顺利完成5个村级卫生所的达标建设,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工作步入正轨,2010年我区参合农民达132824人,同比增加6386人,参合率达到99.9%,位居全市第一。低生育水平继续稳定,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保持了“省一类区、市第一方阵”不退位。

六是民生指数持续攀新高。辖区内人民群众的工作环境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全区城镇新增就业6500人,安置“4050”困难群体再就业500人,城镇职业技能培训360人,工业园区农村劳动力定向培训1550人,其他定向培训12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800人。青山湖区社会福利中心暨星级老年公寓一期主体完工;率先在全省开通集城乡医疗救助、城镇医保、新农合救助为一体的城乡社会救助一站式救助服务信息平台。投资5712万元,设计建设13672 33600平方米 2010年青山湖区廉租房正按时间节点快速推进。经济适用住房申请资格审核工作确保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迎接中博会,投资约1300万元实施节点改造,美化、亮化924栋房屋,改造面积约 8万平方米 。全省唯一通过民政部“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区”评估验收。拥军优抚方面,顺利通过“全省双拥模范区”考评验收,解“三难”做法在全省优抚工作会议上交流。全面完成了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COD削减180吨,并编制完成了《青山湖区环境保护(20092020)规划(初稿)》。综治维稳、残疾人事业等工作都迈上了新的台阶。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708元,比上年净增1023元,增长13.3%;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24982元,比上年净增2932元,增长13.2%

各位代表,上述情况表明2010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良好,主要预期目标全面实现。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依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重大工业项目数量太少且开工不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缺少有力支撑点;二是镇村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愈演愈烈,差距拉大;三是区位优势弱化,招商成本抬升,土地、规划报批成为主要瓶颈;四是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历史欠账较多,滞后于经济建设的发展;五是市政工程和重大项目涉及的拆迁安置和综治维稳工作任务艰巨……所有这一切,都亟待我们拿出有效应对措施,妥善加以解决。

“十一五”规划完成概况:

“十一五”期间,全区经济整体呈持续快速增长,高位运行态势明显,总量不断增大,结构更加优化,增幅屡创新高。地区生产总值由139.96亿元增加到300亿元,年均增长14.6%,人均GDP34853元增加到50940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0.675.523.9;财政总收入由8.45亿元增加到24.11亿元,年均增长23.3%,高出经济增长8.7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27亿元增加到6.26亿元,年均增长22.5%;工业增加值由95.57亿元增加到197.15亿元,年均增长15.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55.08亿元增加到128.52亿元,年均增长1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7.74亿元增加到69.04亿元,年均增长20.0%;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780元增加到8708元,净增3928元,年均增长1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70.76亿元增加到310亿元,年均增长34.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由50.86亿元增加到270.07亿元,年均增长39.6%;实际利用外资由1.51亿美元增加到2.98亿美元,年均增长14.6%;实际利用内资由35.6亿元增加到59.53亿元,年均增长10.8%;出口总额由1.35亿美元增加到6.18亿美元,年均增长35.6%。与此同时,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提升。青山湖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初步构建成形,多次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等殊荣。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三名”工程(名校、名科、名师)、校安工程推进富有成效。区文化传媒中心大楼即将竣工投入使用,青山湖之声·魅力934电台影响日广,天香园荣膺 4A 级旅游景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乡镇卫生院全部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100%。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文明创建、体育、计划生育、就业和社会保障、民政优抚、国防事业、残疾人事业、综治维稳、政府采购、档案管理等工作稳步推进,先后获得“全省文明城区”、“全省双拥模范区”等荣誉。

二、“十二五”及2011年计划安排

根据区委三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编制的我区“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发展规模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突破6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5000美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6%,突破45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6%,突破1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突破27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超过500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突破17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29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超过19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累计超过300亿元;出口总额累计超过40亿美元;建成区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

——结构调整指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464.635;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9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的比重保持在12%以上;城市化率达到75%

——社会和谐指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4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新增城镇就业人数达到2.8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不高于4%;转移农民人数2.5万人;全民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8%;城镇基本住房保障面积达到90万平方米;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累计下降35%以上;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累计下降20%以上;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累计下降15%以上;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5%;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0%;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

——环境质量指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5%;二氧化硫排放累计下降7%;氮氧化物排放累计下降7%;化学需氧量排放累计下降5%;氨氮排放累计下降5%;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 15平方米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和“三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学发,牢牢把握鄱湖生态经济区和南昌“山江湖”开发史机遇,围绕“推学发展、位赶超、改善民生福祉、实现绿色崛起”这个,以定不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高起点、大手、重效地走好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化之路线,增强产业竞争力,凸新形象,提升群幸福感,知名度,在中部地率先实现全面建小康社会奋斗目,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排头兵!

“十二五”时期四大发展理念是:高效、包容和谐、富民强具体要求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结构调整,转型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创新驱动,跨越发展;坚持开放合作,互动发展;坚持民生为本,和谐发展

“十二五”时期发展定位是:继续争当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排头兵,努力建设“经济强区、品质之都”打造生态工业样板,展示现代商贸繁荣,彰显文化旅游特色,唱响亲水休闲品牌,成为中部地区具有较强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的省会城市新兴城区。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区委三届十一次全会已明确提出今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我们发展和改革工作总的要求就是与时俱进,围绕目标进行量化、分解,并抓好落实,指标定位力求做到科学、合理、可行。根据这一要求,经过深入调研,综合平衡,我们编制了全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供大会审议。

2011年主要指标预期目标安排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350亿元,比上年增长13.0%

财政总收入26亿元,比上年增长19.8%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亿元,比上年增长15.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2.2亿元,比上年增长15.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产390.6亿元,比上年增长26.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8亿元,比上年增长20.0%

实际利用外资3.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1%

实际利用内资62.7亿元,比上年增长5.3%

出口总额6.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7%

农民人均纯收入9796元,比上年净增1088元,增长12.5%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7980元,比上年净增2988元,增长12.0%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9‰以内;

工矿商贸领域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2人以内(含2人)

(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0年基数将按新口径、新方法调整)

三、完成计划的主要措施

一是要加强规划的衔接和落实。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正式出台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确立了目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也进入了关键的操作层面,与之相对应的各类专项规划、地区规划要认真做好衔接和落实,尤其是项目要跟上,做到用规划来引导项目,用项目来支撑规划。

二是要继续扩大开放。不断改进招商模式,注重产业招商,注重问题的协调解决,切实抓好项目的引进和推进。同时认真做好项目的策划、包装和申报,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政策、项目和资金。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讲诚信,讲效率,不仅要招得进项目,更要留得住项目,要以优质服务促成新项目早日落户、开工、竣工及投产,老项目做强、做优和做大。只有持之以恒抓项目,才能维持经济高位增长所需的足够增量,确保经济引擎不熄火。

三是要加快结构调整。抓好产业的定位和布局,在做大城市规模的同时,做大产业规模,尤其是做大三产规模。要围绕支柱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打造知名品牌,尽快形成一批产业集群,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是经济运行的基础,壮大企业就是壮大税源,壮大就业。我们不仅要在服务上下功夫,更要从政策层面去扶持。

四是要高标准建管城市。强化城镇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和软实力的提升,努力打造创业宜居的首善之区。特别要强调土地的集约利用以及设计理念的拔高,所有新上项目的设计方案都要通过规划论证,所有建设项目都要全程监管,立项、报建、环评以及招投标等程序必须规范。同时,要进一步强化数字城管等全新手段,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征地拆迁控违等工作,为省、市、区重大重点项目的实施扫清障碍。

五是要注重节能减排。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打造生态品牌和亮点,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代价,决不能走入先破坏后治理的误区,这是我们选择项目、建设项目的刚性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板溪生态环保产业园的建设,同时鼓励企业瞄准巨大的节能环保市场,进行技术改造,研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进而推动产业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是要不断加大民生投入。新增财力向公共基础设施倾斜,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切实做到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同步发展。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创新思维,建立健全与科学发展观相符合的政绩考核体系,适应政绩考核体系由GDP取向向公共服务取向的转变,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考评机制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指标体系。

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我们将加强宏观预警、预测和形势分析,不断完善相关的工作机制,努力提高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能够抓住关键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适时适度进行调控并果断处理。

各位代表,2011年的工作任务非常艰巨,不定因素众多,竞争更加激烈,不进则退,我们必须审时度势,牢牢把握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指导监督下,只争朝夕,真抓实干,争创一流,为建设实力、繁荣、和谐的科学发展先行区做出贡献,实现“十二五”的精彩开局。

分享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