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湖区人民政府网站欢迎您的访问!
索引号: QSHQ-0301-2023-0001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发布机构: 青山湖区人民政府 生成日期: 2023-01-11
文件编号: 有效性: 有效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南昌市青山湖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浏览量: 字体:

——2023年1月6日在南昌市青山湖区第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南昌市青山湖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彭伟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书面报告我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以“1+5+2”重点工作推进机制为统领,扎实推进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2022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及预计完成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6%左右;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6%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7%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10%左右;

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预计增长8%左右;

限上消费品零售额预计增长11.5%左右。

(一)稳增长、强发展,经济指标稳中向好

全区经济运行呈现出“总量扩大、增速回暖、位次前移、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全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5.6%。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8%左右,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5%左右。经济实力实现稳中有升。我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扩大内需战略、产业强区战略、人才强区战略,开展市场主体培育壮大三年行动,加快发展现代针纺、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青山湖针纺入选2022最受欢迎的江西十大地域消费品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扎实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江西流量经济产业基地等平台载体满园运营,字节跳动等头部机构深入合作,全年网络零售总额达151亿元,位居全省前列。全区共计在册市场主体79532户,2022年净增市场主体17037户,净增率27.24%,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支撑更加坚实。

(二)调结构、促转型,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以数字经济为引领,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区、现代服务业强区,构建二产、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一是主导制造业优化升级。抢抓“一枢纽四中心”建设机遇,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区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稳步实施制造业倍增行动,大力推进“5G+智慧工厂”建设,全力打造现代针纺“千亿集群”、LED封装“单项冠军”,百度飞桨、众拓制衣、兆驰光电厂房改造及2000条生产线扩建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二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强攻数字产业,把抢抓产业赛道作为破题之举,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新业态,推进江西流量经济产业园、江西跨境电商产业园、新锐国潮等数字经济项目16个,总投资约76.47亿元。三是现代服务业加速提质。深入实施商贸消费升级行动,龙湖天街盛大开业,相继开展“迎新春消费促进月”“惠享夏日,热购青山湖”“2022南昌市(青山湖)汽车消费展”等系列促销活动,不断释放消费潜力。积极落实省、市、区应对疫情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政策,为全区74家规上服务业企业兑付资金58万元,助力企业脱离困境,并为区内服务业企业兑现2021年度市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417万元。此外,我区百度飞桨(江西)人工智能产业赋能服务平台项目获评2022年度市级服务业引导资金100万元。

(三)谋项目、抓建设,产业基础提档升级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高位驱动打赢“项目大会战”。一是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为加快项目建设,开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对多个项目采取“容缺审批”;疫情期间,通过视频会议方式组织召开项目评审会40余次。积极组织申报省大中型项目23个,总投资295.4亿元;市重大重点项目36个,总投资354亿元。按照省市部署,在春节、国庆节等节假日期间对在建省大中型项目进行调度,我区所有项目不停工。二是着力推动招商引资。抢抓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机遇,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积极开展招大引强行动。谋划开展了南昌现代针纺产业发展大会等活动,全年新引进项目59个,总投资额342.22亿元。三是智能优化项目管理。积极推动重大重点项目管理平台的建设,通过自动化的运算、统计,实现数据共享,高效率指导项目推进,实时监管项目推进动态。坚持每季度开展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有效推动投资30亿元的江西豪驰5G服装智慧工厂、投资28亿元的泰华新型纺织服装创新智慧产业园、投资20亿元的贝谷贝谷母婴产业园等项目早落地、快见效。

(四)深改革、提效能,内生动力显著增强

紧盯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改革,抢抓创新发展新机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充分激发我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一是打造营商环境新标杆。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开展“千名干部入千企、我与企业心连心”活动,重点围绕全区“五上”企业、重点纳税企业、重点成长性企业共1000余家,策划为企业纾困解难,助推企业健康发展。创新“两会两清单”机制,搭建“线上+线下”全频道政企交流平台,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截至目前,“亲清茶话会”已举办7场,“青企半月谈”已举办1场。全年兑现各类惠企政策资金10.1亿余元,全力打造区域性营商环境新标杆。二是推动全面改革再深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网上办、快速办、就近办、自助办、一次办”,扎实推进“新官不理旧账”、营商环境领域腐败和作风等专项整治。扎实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和基层体制改革,机构职能体系和运行机制持续优化。大力实施国资国企改革创新三年行动,国有资产全面摸清,实现规范运营;区投资集团、区产控集团、区文旅公司多元化发展走深走实,区投资集团顺利获得企业AA信用评级。三是激活创新发展新动能。不懈努力、克难攻坚,有效夯实全区科技创新基础,连续2年综合科技创新指数排名全省第一,获评2021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培育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261家,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49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31家,全区营收3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6.22件,我区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区,为全省首批五个县区之一;华润三九、车仆实业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称号,实现我区零的突破。

(五)强服务、惠民生,社会保障持续提升

不断回应群众期盼,破解民生难题,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改革发展的硕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一是察民意,听民声,优化公共服务。全面推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365天不打烊服务”,服务时间含双休日及节假日,并实行延时错时服务,真正做到社区为居民服务365天不间断,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推进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统筹落实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资金,率先在全市按照每个社会工作服务站15万元的标准,落实了建设资金135万元。深入开展健康青山湖行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成功引进省妇保青山湖院区,成立全省首个医疗保障一体化服务中心,打造国家级医保服务示范窗口,进一步解决群众看病难、报销难问题。二是解民忧,纾民困,办好民生实事。稳步推进总投资84.88亿元的132个为民办实事项目,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面推进住有所居,加快39500余套共29个安置房项目建设,完成2187套公租房建设,有效推进全区经适房上市。加快推进校建工程,南镇学校、罗家学校、李巷小学正式投入使用,新增学位5550个,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再上新台阶。丰富文化供给,建设孺子书房5处,重点打造丹霞文体、天香公园、南钢街道书画广场等一批新型文化空间项目。三是保民利,暖民心,提升社会保障。重点保障民生支出,拨付各类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及临时救助资金2518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补助资金5057.12万元、就业补助资金1086万元、各类抚恤安置资金1796万元、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及残疾人补助等资金2045万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4297.36万元。积极推动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实施,与南昌市民政局招标确定的中标单位签订了家庭养老建床协议,签约率达100%,完成469名失能困难老年人适老化改造、智能化改造,开展居家上门服务1053人次。

(六)优生态、重治理,城环境明显改善

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建机制,改善人居环境,发挥特色优势,彰显城市品质,展现“山水相依、景城一体、诗情画意、宜居宜游”的独特魅力,建设更高标准生态文明。一是城更新改造进一步升级。坚持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坚定不移建设人民满意城区,扎实推进旧改征迁工作。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高铁东站、九洲高架东延、广州路东延、地铁二号线东延等重大市政工程顺利施工,开工建设规划道路16条,打通“断头路”9条,畅通微循环,织好城市路网,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海绵城市建设。青山湖区鑫都汇足浴店、南昌庙街绿滋肴置业有限公司装饰装修工程等9个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竣工。二是城建管水平进一步提高。做精做细城市管理,探索建立街巷长制,试点打造智慧路口,全面实施垃圾分类投放,全区道路实现机械化清扫全覆盖,深入开展“马路本色”、背街小巷“以克论净”、厕所革命等行动,持续开展空中管线、市政设施“到边到角”、窨井盖、道路空洞检测病害、路灯缺亮等整治,着力提升市政设施品质,环卫保洁市场化改革、临时用地管理等经验做法获市领导批示肯定,新型“一体化”窨井盖在全市推广。三是城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高位推进“双碳”工作,强力推进臭氧污染防治,大力开展空气质量提升“百日攻坚”行动,持续推进“四尘三烟三气两禁”专项整治,全区空气质量总体向好。探索实施“民间河长+政府河长”工作制,全面推行“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清河行动”常态化开展,1034个雨污管网排水单元整治有序推进,幸福渠流域8条水系全面完成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全年未发生因耕地土壤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超标和因疑似污染地块或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不当且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在“1+5+2”重点工作推进机制的高效推进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区经济持续恢复,回稳向好态势不断巩固,延续了“十四五”开局的良好势头。在看到各项经济指标稳中有进,国民经济稳步运行的同时,我们更应绷紧心中之弦,直面我区目前存在的问题差距。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依然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体现在:稳增长基础还不牢、经济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创新引领支撑不足,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更高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使我区“十四五”继续保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重视这些问题与挑战,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应对。

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青山湖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转型跨越的关键之年。编制好全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青山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编制的主要依据:一是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和区委六届四次全会精神;二是2023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三是区“十四五”规划目标。

区委六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就2023年全区各项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提出了今年经济工作目标。结合区委六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根据本次会议安排,现将全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议。

经过测算,对2023年预期目标,初步安排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

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

实际利用外资平稳发展;

外贸出口总额促稳提质;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左右;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左右。

(各项指标依据目前的完成数进行测算,待统计年报及市里下达我区的任务出台后再作调整。)

三、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聚焦产业升级,锻造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以我区“1+2+N”产业体系为着力点,以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为抓手,精准发力释放高质量发展活力。一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开辟新路径。优化我区工业发展政策扶持体系,进一步加大对“青山湖针纺”区域品牌推广及应用、企业智能化改造和亿元企业培育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全力扶持产业发展,精准支持重点项目,为全区工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加快升级传统产业,提升产业规模,做大做强四大百亿产业,打造全省先进制造业高地。突出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全力支持方大特钢、兆驰光电等领军企业做大做强,打造全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二是新兴产业延链强链,抢抓新机遇。加大本地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挖掘力度,遴选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经营业绩、行业地位等指标良好的企业纳入高企培育库,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梯队。力争2023年底,培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60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0家(规上企业超过30家以上)。坚持以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为抓手,加快数字经济产业的培育壮大,推动现代针纺产业的提档升级,促进我区产业转型发展。三是项目投资提质增效,培育新引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区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通过做好概算审查、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的评审等方面的工作,切实从源头上把好项目开工建设关,维护投资建设秩序,促进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继续做好项目推进服务工作。密切跟踪列入省、市重大重点项目进展,及时报送项目建设及投资完成情况,重点围绕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做好专项债的申报工作,力争全区有更多项目申报成功。

(二)深化改革创新,打出高质量发展“组合拳”

不断完善全链条、全周期、全领域改革推进机制,强化改革举措配套组合,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增强发展潜力与活力。一是打赢深化改革攻坚战。深入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行动,瞄准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堵点,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突破,推出一批务实有效的改革措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着力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加快融入和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持续深化国有资本改革,区属国有企业改革,推进政府投资平台整合和区属国有企业战略重组,做大做强做优区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二是打造创新引领新格局。落实《青山湖区推动年营收3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工作方案(2022-2023年》,引导全区年营收3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自建或共建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其中获批市级及以上研发平台比例达到80%以上,获批省级研发平台比例力争达到40%以上。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培训宣讲,引导企业自主开展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活动及研发费用统计。专人对接企业做好咨询、审核等相关工作,做到应登尽登、应统尽统。力争2023年技术合同成交总额达到11亿元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45%。三是打好营商环境服务牌。升级“政企直通车”服务平台,实现省、市、区惠企政策的精准查询和智能匹配,加强政策精准滴灌,帮助企业抓住政策申报窗口期,提高为企服务效率。实现线上诉求“一键办”,拓宽企业同政府部门联系的渠道,高效解决企业问政、解难的问题,真正做到工作零间断,沟通零障碍。

(三)优化城市环境,筑牢高质量发展“压舱石”

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发展方式绿色化转型,提升城市建设管理长效水平,推动城市环境持续升级蜕变。一是统筹推进城市改造更新。稳步推动旧改征迁,配合推进高铁东站、轨道交通2号线东延、洪腾高架、东南部物流园等重大工程建设。大力完善基础设施,持续推进“胡子工程”攻坚、“断头路”打通等重点工作。积极试点农房货币化政策,做好南昌市农房货币化政策先行者。大力推动货场村安置房、濡溪村安置房、梁万村安置房、辛家庵村安置房等安置房项目落地,完成装配式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目标。此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合理布局建设停车场、公厕、“孺子书房”、邮票绿地等公共设施,提升绿色城东品位。二是切实抓好城市执法管理。深化集中整治,积极开展八大整治、创文保卫专项整治、市容环境卫生整治、蓝天保卫战等专项行动,促使城市环境更加干净、整洁、清爽、有序;固化作业机制,探索更加符合青山湖区实际的“管、监、养”模式,推动管养工作更加精细化;深化市容环卫市场化改革,扎实开展“马路本色”“以克论净”行动。加大环卫设施改造力度、见缝插针新建城市休闲空间、大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深入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品质。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两整治一提升”提质增效,全面优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是持续美化城市生态环境。继续深入打好大气、水源、土壤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充分利用南昌智慧环保平台进行交办,统筹协调全区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工作,开展工业企业扬尘治理工作,督促重点扬尘工业企业落实好扬尘治理措施。组织开展高新北沥村断面水质监测工作,掌握水质变化情况,继续加强赣江南支青山湖区段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实施开发区污水收集处理提升专项行动。扎实做好2023年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动态更新工作,督促指导企业完成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工作,防止新增土壤污染。

(四)增进民生福祉,画好高质量发展“同心圆”

聚焦民情民意,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擘画出毕力同心、携手与共、共同奋斗的崭新篇章。一是把握着力点,办好惠民实事。持续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和“党建+农村互助养老”设施改造提升。持续推进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开展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提升困难老年人的幸福感。定期对辖区内养老机构消防、食品、卫生、疫情防控等方面开展隐患排查,推动养老机构消防安全达标。全面落实稳就业、保就业政策,坚持减负、稳岗、挖潜并举,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创业工作,支持企业减负稳岗扩就业,确保就业形势持续稳定。二是明确发力点,做好民生保障。建立青山湖区九大部门社保经办数据共享联动机制,持续开展打击社会保险领域违规领取、欺诈骗保专项行动,切实维护国家社会保险基金安全。常态化开展全民参保计划扩面专项行动,广泛开展全民参保专题宣传,加快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落实低保渐退制度、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工作,重视急难临时救助,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工作,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社会救助保障范围中来。三是找准落脚点,优化社会治理。继续抓好丧事简办工作,落实丧事办理各项职责。开展婚事新办试点和遏制天价彩礼试点工作。开展各项政策法规宣传活动,提高用人单位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劳动者的维权意识。推进金牌调解组织在基层的延伸,依托区劳动仲裁院速调联调中心调解平台,发挥高新园区,各镇、街道的人社所、司法所、综治办、经济发展等部门的联动作用,力争在镇、街道建立1家劳动争议案前速调联调分中心。

分享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