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湖区人民政府网站欢迎您的访问!
索引号: A25010-1424-5819-2599-6582-4375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青山湖区财政局 生成日期: 2021-06-09
文件编号: 有效性: 有效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南昌市青山湖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浏览量: 字体:

南昌市青山湖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2021121日在南昌市青山湖区第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南昌市青山湖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吴云颖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书面报告我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彰显省会担当”,紧扣“四个主题”、做好“四篇文章”,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区经济运行呈逐月回升趋势。

2020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532亿元,增长0.5%

财政总收入完成63.05亿元(省口径);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78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1.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256亿元,增长0.1%

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342亿元,增长8%

实际利用外资预计完成7.84亿美元,增长21.8%

实际利用内资预计完成295.8亿元,增长20.8%

外贸出口总额预计完成8.9亿美元,增长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47373元,增长6%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23550元,增长6.5%

上述指标均完成预期目标或调整后的目标。

(一)强化政策落实,经济运行稳步回升

面对疫情带来的影响,中央、省、市加大政策对冲,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着力稳定经济基本面。区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制定落实方案,定时督查。强化稳就业举措。开展“网络双选会暨就业援助月”和“兆驰光电专场招聘会”等线上招聘活动,参加招聘企业153家,岗位726个,招聘6456人。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192万元,个人贷款217笔,计3592万元,带动736人就业;稳步扎实推进复工复产。成立专班,靠前服务,分类指导,精准施策,为全区复工复产企业筹备防疫物资,四套班子领导分片包干,257名科级干部“一对一”挂点,服务下沉,为企业解决口罩、测温仪等紧缺防疫物资。出台支持企业用工的8条干货政策,拿出财政资金为257家企业购置“复工复产险”。举办复工复产政银企融资对接会,18家银行与18家企业签约金额达65.8亿元。截至5月底,全区653家“四上”企业全部顺利复工复产,复工率100%加大对企业的帮扶对大中小微企业按规定减免单位应缴部分,为各类企业减免养老、工伤、失业保险费单位部分2047.05万元,减少各项保费支出1611.2万元。我区出台了对全区中小企业减免租金的政策,总计减免租金2702万元。区税务简化退税手续,及时办理多缴税费退库工作,确保纳税人、缴费人应享尽享政策“红利”,全区累计减税降费2.06亿元,切实减轻负担。在政策对冲影响下,二季度开始,全区各项经济指标基本保持逐月增长态势。

(二)加速动能转换,产业体系加快形成

全面贯彻落实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提升行动,推动产业层次、产业结构、产业质量加速向中高端迈进。服务业方面。新兴业态加快发展,抢先布局流量经济,打造了全省首个流量经济产业园,构建了“一基地、多园区”的流量经济发展格局,成功签约了字节跳动(抖音)、北京中关村猫妹传媒等行业领军企业,举办了直播带货、抖音“织播节”等系列活动。城东大商圈逐步形成,推进龙湖天街、华润万象汇、绿滋肴庙街、520PARKA文创公园等一批大型商贸综合体,北京东路、解放路两大商圈扩容提质。2020年,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4家、总数达到90家,组织申报新增省、市服务业聚集区8个及服务龙头企业16家,数量创历年之最。全区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完成47亿元,增长10%,在全市排位全年保持在前三位。工业方面。加快现代针纺产业提质,发力品牌化探索,注册“青山湖针纺”区域品牌,打通产品逐步向内销转移的通道。连续两年组织企业组团参加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针织(秋冬)博览会,推介青山湖针纺。大力培育本土服装品牌,全区已拥有“大嘴猴”“晶心培”“贝谷贝谷”“拓路者”“衣佰惠”“比比树”等一批国内外知名服装品牌,推动青山湖针纺从低端到高端、从贴牌到品牌的蝶变。引进博强马拉松赛事服全球品牌、峻涛智能化针织生产基地、恒桥无纺布生产线等针纺项目,针纺产业链不断完善。电子信息产业扩容,紧扣新经济、新业态、新动能,牢牢抓住省市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导向,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引进落户了总投资70亿元的兆驰光元总部项目等电子信息产业优质项目。LED电子信息产业已形成涵盖封装、支架、显示屏、芯片设备配套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封装线突破3000条,数量和产值占全市产能的70%,是“南昌光谷”的领军力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全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2家,全区达到258家。

(三)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活力持续加强

“放管服”改革深入开展。成立了区行政审批局,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按照“六个一律取消”的原则,对证明材料能取消的取消、能替代的替代。简化服务项目,优化办事流程,缩短受理时间,提升服务效率。创新便民利企审批服务方式。探索了预约服务制、延伸服务制等便民利民服务新举措。市监窗口开通了涉企的“绿色通道”,实现了“多证合一”、并联审批。审批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个性化完善政务服务事项722项。全面梳理区政府组成部门的权责清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分别为10651306项。完善3.0版“赣服通”青山湖分厅服务功能,实现群众办事高频事项“一次不跑”就能办好。再次梳理“只跑一次”“一次不跑”事项100项,累计达到259项。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坚持打造“四最”营商环境,更好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持续深入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建立“企业+领导干部”挂牌公示制度。政企直通车2.0”平台收到企业诉求49件,全部处理完毕,完成率达100%创新发展增活力。区财政预算科技投入支出4875万元,全区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2%,全面落实“人才十条新政”,吸引高端人才、专业人才落户青山湖。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33家,总量突破180家。专利申请量2400余件,专利授权量1200余件,均增长24%以上。新申报2家众创空间,全区共有众创空间17家,国家2家、省级6家、市级9家,成为全市唯一省级创新型试点建设县(区)。

(四)坚持项目带动,发展基础有力夯实

以“项目建设提速年”为抓手,在推项目、谋项目、引项目下功夫。一推项目。全力推进省市区重大项目,龙湖天街、华润青山湖综合体、绿滋肴庙街、南昌电子信息(LED)产业创新示范园、兆驰光电新增1200条封装线、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生产线、中国(江西)针织服装创意产业园二期等一批产业项目深入推进,昌东大道综合改造,京东大道、东升大道立面改造等一批基础设施提升项目竣工。2020年,全区210个重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27.5亿元,开工项目207个,开工率98.6%;竣工项目110个,竣工率87.3%。市重大重点项目共48个全部开工,累计完成投资105.2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122.2%二谋项目。抓住“十四五”规划编制机遇,加强项目谋划力度。申报2021年市重大重点项目59个,总投资626亿元。申报纳入省“十四五”规划项目8个,总投资715亿元。包含投资307亿元的南昌东站高铁新区建设项目、投资200亿元的临江商务区科创城项目、投资100亿元的青山湖未来城项目、投资50.5亿元的青山湖科技创新产业园项目等。申报纳入市“十四五”重大项目67个,总投资约1500亿元。三引项目。多元化开展招商,疫情期间,开展线上推介、线上纾困、线上洽谈、线上合作、线上签约等活动。全面对接省市重大招商活动,成功举办“双招双引”(北京)推介会等招商活动,签约落地兆驰光元总部、智能化针织生产基地等一批延链补链关键项目。全区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7个,总投资额520.7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6个,“152”项目6个。全区预计实际利用外资完成7.84亿美元,同比增长21.8%;实际利用内资完成295.8亿元,同比增长20.8%,两项指标均逆势大增。

(五)提升城市品质,居民幸福感不断增强

全面贯彻落实城市建管十大提升行动,补短板、提品质、优生态。一是补短板。实施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昌东大道沿线综合改造全面竣工通车,京华路、白兰路、岗下路、殷王路等5条“断头路”循环打通,18条道路完成“白改黑”,新建成停车场12个,新增停车位2662个,新改建公厕45个,改造提升绿道12.5公里,建成湖坊镇工业园、顺西社区等12个“邮票绿地”,11个老旧社区综合改造全面完成,26个“1+5+X”社区邻里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城市功能配套更加完善。二提品质。开展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和农贸市场综合整治百日攻坚行动,聚焦背街小巷、农贸市场、老旧小区等重点区域,集中力量整治脏乱差、污堵违等顽疾,城区环境面貌有了明显改善。实施路(街)长制和门前“三包”管理模式,率先打造了10条“门前三包”示范道路。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模式,区智慧城管指挥中心基本建成,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智慧城市管理架构逐步形成。三是优生态。加强水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完成8条水系建设,一体推进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改造提升,新增污水管网8.2公里、改造提升地下排水管网8.6公里。推进建设了幸福二支河和华源江纺截污主体工程,全面完成我区黑臭水体治理任务,顺利通过了国家、省、市黑臭水体治理检查。全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4.1%、水质达标率100%,生态质量稳步提升。

(六)着力保障民生,公共服务大为改善

坚决打赢城镇脱贫攻坚战。围绕实现城镇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从资金、政策、帮扶等方面全方位发力,共实施生活救助约3303.3万元,教育救助(含助学贷款)317.4万元,资助购买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26.9万元、购买商业补充保障143.649万元,医疗救助629.9万元,住房救助873户,发放住房货币补贴224.3万元。完善社会保障。完成社会救助对象提标提补工作。城市低保标准达到每人每月735元,月人均补差水平已达到598.05元,特困人员供养标准达到每人每月955元,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精简退职老弱残职工月人均救济补助标准达到550元。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开展的劳动人事调解仲裁“双保”行动,开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挂点服务月”活动,建立仲裁员服务企业的长效沟通渠道。加强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建设,群众获取公共法律服务更加便捷。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深入贯彻落实《南昌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和《关于完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农村颐养之家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实施了总投资64.6亿元的108个民生实事项目,打造了23个农村颐养之家,37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全区建制村农村“颐养之家”100%全覆盖。加大教育投入,消除义务教育服务盲点,规划投资5亿多元,根据教育网点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加大新增网点的建设力度。新建南镇学校,增加教育用地27050.32平方米,新增学位约990个。着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点、健康小屋建设,搭建优质服务平台,巩固便民、惠民的“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回顾“十三五”,既定主要目标和任务总体实现。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过五年的努力,我区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后劲显著增强、氛围更加浓厚,为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现代产城融合新城、美丽幸福青山湖”奠定坚实基础。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依然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经济运行中还存在创新能力不够强,大型产业项目储备不够多,不足以支撑我区快速实现转型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能充分满足现实需要,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发展空间不足等瓶颈制约因素有待进一步化解;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存在一定的短板。这些问题关乎我区“十四五”能否保持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应对。

二、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安排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征程新启之年,编制好全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实现“现代产城融合新城、美丽幸福青山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依据:一是省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和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区委五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二是2021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三是区“十四五”规划目标。

区委五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了今年的发展目标、战略定位、发展路径、发展方针和工作举措,提出了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全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供大会审议。

经过测算,对2021年预期目标,初步安排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

财政总收入增长2%左右;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

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左右;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左右;

实际利用内资增长8%左右;

外贸出口总额8.93亿美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左右。

(各项指标依据目前的完成数进行测算,待统计年报及市里下达我区的任务出台后再作调整。)

三、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深入实施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提升行动,落实打造全省现代服务业高地、全省先进制造业高地目标任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提质增效,构建具有青山湖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提升服务业品质。抢抓南昌高铁东站建设机遇,以高铁经济为引领,以开放、集聚、高端为方向,专业化、高端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聚焦研发设计服务、商务服务、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科技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产业。便利化、品质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发力文化休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法律服务等业态。发挥龙头引领作用,继续设立1000万服务业奖励资金,加大对规上服务业、龙头企业、集聚区,限上商贸企业的培育力度。力争服务业占GDP比重提升2个百分点,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5家、限上商贸企业10家。新增龙头企业5家、集聚区5个。

二是加快发展现代制造业。加快现代针纺产业升级。大力推进中国(江西)针织服装创意产业园等平台建设,加快二期15万平方米厂房建设。大力推进数字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应用,推动生产方式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变。加强品牌培育,鼓励设计师入驻中国(江西)针织服装创意产业园、太酷云介、南昌轻纺城等园区,举办“青山湖杯”江西省十佳服装设计师评选、“李宁杯”中国潮流运动服装设计大赛等活动,进一步打响“青山湖针纺”品牌。加快壮大LED产业。做实承载平台,做好硬件配套,吸引企业快速入驻。南昌电子信息(LED)产业创新示范园一期实现滚动发展,青山湖科技创新产业园加快建设,打造全省重要的LED应用基地,全市重要的移动智能终端产业配套基地。

三是强化项目有效投资。发挥投资带动作用,谋划一批市政、交通等传统基础设施项目,推进一批5G、物联网等对产业有支撑作用的新基建项目。强力推进我区重大重点项目,继续坚持层级调度原则,跟踪项目进展,为项目快速推进出点子、想办法,真诚地为项目方提供最贴心的服务。举办全区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持续掀起项目建设热潮。积极申报省大中型、市重大重点建设项目。加强项目引进力度,围绕电子信息、现代针纺、流量经济和楼宇经济等产业业态,集中力量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闽东南等发达地区及重要城市,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今年,至少分别引进1个针纺头部品牌企业、电子信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新兴产业龙头企业签约入驻。推动融创会展未来城、完美世界、字节跳动等一批在谈项目签约落户。

(二)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激发内生活力

围绕打造全省创新创业高地,深入实施改革创新发展战略,突出改革重点,在思想上再解放,在改革上抓创新、抓落实,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区。

    一是改革再攻坚。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一网办”“一窗办”和“一次不跑”“最多跑一次”向更广领域覆盖。深入推进我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继续深挖“一次不跑”和“只跑一次”事项,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事中事后监管延伸。完善赣服通3.0版建设,实现高频事项在“赣服通青山湖分厅”实现“一次不跑”。深化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支持鼓励村集体通过盘活闲置资产、整合土地资源、发展股份合作经济等路径,全面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建立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力争村集体年收入500万元以上达到25个、100万元以上达到48个。

二是创新再发力。强化创新支撑,支持现代针纺、电子信息产业等类型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和技改投入,培育创新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对企业创新投入给予更多支持。力争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家以上。加大政府研发投入,激励引导企业加大技改和研发投入,力争全区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4%以上。强化体系支撑,构建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孵化链条,培育发展专业化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强化人才支撑,健全完善高端人才政策体系,落实南昌人才10政策。以“人才工作示范区”建设为载体,实施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培育计划和重点产业人才集聚培育计划。继续开展“青山湖区突出贡献人才奖”的评选活动,提升各类人才在青山湖的成就感、认同感、归宿感。

(三)聚焦城市建设管理,着力提升功能品质

持续开展城市建管十大提升行动,以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为抓手,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建机制,推动我区城市形象全面提升。

一是加大建设力度。完善对内对外综合交通体系,形成以轨道123号线为主动脉、城市快速路为骨架、公共交通为支撑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实施“城市公路网畅通工程”,配合九州高架快速路东延、加快地铁2号线东延,再实施3个断头路打通工程。加大对高铁新区内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实施广州路东延、朱桥东路及管廊工程、昌东三路等5条主干道提升工程。扎实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工作,2021年重点改造21个集贸市场周边300米范围内的26个老旧小区,同时,做好前期手续,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大力推进垃圾中转站、地下管网、污水管网等配套建设。大力实施公园绿道提升工程,再建设5个“口袋公园”“邮票绿地”,加快推进寰宇万象二号、三号公园、丹霞文体公园、青山湖体育公园等公园建设。

二是提升管理水平。紧紧围绕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这条主线,依托智慧城管平台,全面整合资源,落实网格化管理,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常态机制,推动全区城市管理工作精细化、智能化。加快城市建管十大提升行动项目建设,持续开展街景街貌改造,打造靓丽城市风景线;加快推进社区邻里中心建设,积极保障民生需求;大力推进停车场建设,大力破解“停车难”的城市病。持续优化市容环境秩序。持续开展市容环境和控违拆违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马路本色”行动,大力整治“共享单车”乱停乱放,进一步优化街面秩序。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工作制度,完善“垃圾分类”设施建设,积极培养市民“垃圾分类”投放良好习惯。

三是改善生态质量。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役。强化日常监管,严格执法检查,确保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深入推进幸福渠治理等重大重点水系治理工程建设,逐步改善我区水环境质量。强化土壤环境监测能力与监测体系建设,有序推进治理修复工作,织密织牢生态环境保护网。稳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进全区门塘整治,抓好生活污水处理站日常运行,抓严抓实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扎实推进污染减排工作,加大投入,深化工程减排,合理安排各项减排工程,加快各项减排工程建设,确保完成市下达任务。

(四)聚力社会事业发展,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加大民生建设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入,扎实办好改善民生实事和惠民工程,使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切实惠及人民。

一是实施一批民生工程。实施好一批民生实事项目,特别是重点实施人大票决的民生实事项目。大力推进安置房建设,完成李巷、涂黄、工人新村安置房交付及扫尾工作,竣工罗家、辛家庵、沈桥、肖坊、五联、梁万等一批安置房,全面启动秦胜村、京川村安置房建设。推进校建项目建设,加快南镇学校、罗家学校、李巷小学、临江学校等校建工程建设。

二是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着力办好公办义务教育,补齐学前教育短板,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打造智慧教育平台。提升文化服务效能,举办系列文化活动。深化跨界合作,进一步实施非遗进校、进景区、进商圈等活动。健全完善区图书馆、区文化馆总分馆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推进智慧数字阅读体验馆、花园书房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公共空间选址打造更多的城市书房。加强中小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力争每个镇街、园区都至少有一个公共篮球场或羽毛球场。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点、健康小屋建设,搭建优质服务平台,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巩固便民、惠民的“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依托“1+5+x”社区邻里中心建设工作,推进智慧化养老服务,与南昌市安心养老服务平台全面对接,完善并拓展服务功能。

各位代表,实现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指导、支持和帮助下,全面贯彻区委五届十一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区五届人大六次会议各项决议,奋力建设现代产城融合新城、美丽幸福青山湖,努力在彰显省会担当、共绘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的新征程中挑重担、走前列!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分享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扫码浏览